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 (省部级卷)

2021-12-30 20:04 303 浏览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从青海源头,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沿岸。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其他地区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莱,劳动生息,创造灿烂夺目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密布如网的河流可供灌溉,涝有山岗丘峦可退。这里有第一个能显示华夏文明的建筑群夏王朝宫殿群,还有商王朝第一座有宫殿都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商王朝迁徙到安阳殷墟时,甲骨文字已是常用的规范文字。青铜器更显现了殷商王国政权的演化过程。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黄河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国”一词最早的所指也是黄河流域。


    古往今来,黄河两岸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黄河流域地灵人杰,涌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杰出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优秀的军事家廉颇、卫青、霍去病,名垂千古的文学巨匠司马迁、杜甫、白居易、关汉卿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捐躯的杨靖宇、吉鸿昌……他们如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为推进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黄河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第一景观该是那闻名天下的壶口瀑布。黄河流经此地时,敛水成束,倾泻在30多米深的石槽中,形似茶壶注水,正如古书云:“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在这里,黄河河床陡然收束并下陷,湍急的河水骤然被挤进狭小的空间,瞬时就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场面。浪花飞溅,波涛奔涌,浑浊的河水被两岸的石壁无情挤压后,又反身冲向河水中央,形成了白色“V”字形的水浪,翻滚着从壶口落下30多米深的谷底,愤怒的河水发出震天的怒吼,同时腾起了冲天的水浪和白雾。白雾中又幻化出了美丽的彩虹,若能在这里聆听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你定会觉得空前庄严神圣,热血沸腾……黄河在这里完成了她的交响乐中最华美壮丽的乐章。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浓缩了中华古都的繁华盛况,弥散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是世界绘画史上的瑰宝。陕西的秦腔、河南的豫剧,承载着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唱出了黄河儿女的心声与愿景,世代流传。屹立在孟门山上的大禹雕像又会令瞻仰者忆起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治水英雄的功绩……黄河之水从源头到入海口,汩汩滔滔,孕育着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


    在黄河文化演进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大人民群众的“治黄”实践活动,是黄河文化发展的沃土,而黄河经济的发展又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材料2:


    “母亲河”的水量并不丰沛,但却以占全国河川径流2.4%的有限水资源,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当代治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依靠已建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战胜了花园口1万至1.5万立方米∕秒的洪水7次,1.5万立方米/秒以上的3次,确保了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在黄河流域已建成和在建的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全河引水工程已建成4600多处,引黄灌溉已由解放前的1200万亩,发展到11000万亩,增长了8倍。黄河水的利用多达307亿立方米,为全国各江河利用率之首;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有计划地进行了三次人工改道,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黄河口居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险恶局面;随着河口流路的稳定,黄河三角洲由过去一片荒芜变为富庶的鱼米之乡。黄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回报。但黄河毕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广义的说,黄河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包含着对黄河的治理。为了抵御河患、造福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修建黄河大堤。黄河大堤承载了黄河的记忆,见证了黄河的沧桑,既记录了人类利用黄河、改造黄河、与大自然斗争的宏伟经历,又记录了黄河以其自然破坏力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既传承了我国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成就和精神,又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20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化工和矿业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的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排污沟”,黄河污染触目惊心。“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全国人大代表、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提交了《关于尽快立项建设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的建议》,建议通过加大对黄土高原1.88万平方千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治理力度,来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究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塞河道。长期的淤积使水位抬高,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底床比河南开封市地面高13米,比新乡市高20米,“一旦堤防决口,就是灭顶之灾”。


材料3:

    长期以来,美国对密西西比河的开发活动主要是防洪和扩大航运,这两项工程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但水质问题却是影响着密西西比河全流域“健康”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美国地表排放有毒废水量最大的有15个州,其中5个州分布在密西西比河沿岸。这里很多河段都达不到美国政府于1972年颁布的《清洁水法》中有关适于鱼类生存和人们游泳方面的水质标准。调查表明,排入上密西西比河的许多化学物质来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废水。虽然美国政府对密西西比河的治理十分重视,建设了大量工程,但计划中的工程仅完成60%左右,实际还只能勉强防御一般性大洪水。航运一直是上密西西比河重要的商业活动。明尼苏达州到密苏里州之间的河段建造了27座船闸和大坝,虽然极大地改善了航运条件,但很少考虑到这些大坝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航运和其他活动与密西西比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相容性仍是密西西比河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泥沙淤积是上密西西比河的主要环境问题,过量泥沙使水生植物的光透射性减少,并淤填在上密西西比河的回水区。上密西西比河的渠化、一系列船闸、大坝以及通航水库也形成了一个拦截泥沙的系统。湿地减少也是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上密西西比河至今仍没有全面规划,近年才从整体考虑研究航运与环境的关系,但尚未根本解决整个上游流域存在的问题,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科学家警告说,森林砍伐已经使亚马孙河众多支流的水文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干流受到影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目前亚马孙河的7000条支流正逐渐干涸,另外肥料和农药也对这些支流的生态造成了很大影响。近年来,亚马孙地区的森林砍伐速度加快,一些森林被开垦为养牛场,还有很多林区则开垦成农田,用来进行大规模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大豆的种植面积很大,而大豆如要在赤道地区生长则需要大量的肥料和浓度很高的农药,势必引发水质污染。为使亚马孙河免遭干涸的命运,巴西政府制定的一项法律规定,禁止农民砍伐沿河岸50米以内的森林;另一项法律则规定,只能伐20%的森林,其他80%的森林可以根据政府批准的林业管理规划选择性地进行砍伐。但是,在这个面积超过整个欧洲的亚马孙地区,上述法律以及其他环境法规常常受到漠视。


    埃及地处北非,是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曼扎拉湖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北端,是一个长60千米、宽40千米的长方形湖泊,它对尼罗河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埃及各地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几乎都通过5条水渠流入该湖中。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因为人口激增,工业和农业及生活废水排放量大幅增加,加上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导致曼扎拉湖水质急剧恶化,湖里鱼类几乎绝迹,湖周围的鸟类也大量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面对严峻的现实,埃及政府对这里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得出了这样的认识:消除曼扎拉湖的污染,改善曼扎拉湖的水质,不仅对提高湖区周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埃及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曼扎拉湖治污工程于1992年开始实施,其人工湿地的工程包括扬水站、污水沉降池、污水处理池、幼鱼池和渔场等,2001年工程全部完工。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湖水已经基本消除了其中的污染物质,如原湖水中富氧物质的70%、总浮游物的80%、氮磷总量的50%和粪便的98%都己不复存在。记者在参观这一人工湿地工程时看到,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第一、第二和第三沉降池,经过多次过滤和清污处理之后再引入幼鱼池,鱼池里的水清澈透明,鱼儿在池中悠闲地游动。经过鱼池再流入曼扎拉湖的水便不再是被污染的湖水。如今这里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材料4:


    “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是被广泛宣传的一句口号。黄河的健康标准是什么呢?通常说法有四条,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初闻此话,似觉有理。但实际上这不能算作黄河自身的健康标准。从黄河的发育史可知,黄河在有人类活动之前的许多年,曾是相互之间并不连通的四段,最下面的一段为三门峡所阻隔未能入海,那时它是一条内陆河,而此时黄河的生命非常健康,正处于它的蓬勃发育时期。在有了人类活动之后,黄河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因此,若舍掉人类存续与黄河的相互关系,单就黄河本身而言,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否则,也就不会有25万平方千米的华北大平原,而这恰是该地区几亿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自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治黄以来,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决口,可谓“三年安澜”;其后几十年固堤防洪成了治黄的主要手段,成绩很大,但代价也很大,其结果是黄河河床不断淤高,这为未来埋下了很大隐患。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水利建设,治理黄河更是他牵肠挂肚的一件大事。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的地方就是黄河。他不无忧虑地问:“黄河涨上天怎么样?”毛泽东在水面比开封城高出三四米的黄河柳园口,感慨地说:“这就是悬河啊。”毛泽东接着指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点来是可以的。”南水北调这个雄伟的战略构想就这样被提出来了。毛泽东视黄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他敬畏黄河,审慎思考着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他没有留下“根治”之类的豪言壮语。在视察时只是殷殷嘱咐有关方面负责的同志:“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1953年2月,毛泽东在外出视察的专列上就三门峡水库建设的时间、库区移民问题、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以及南水北调等问题与负责水利工作的有关领导进行了探讨。1954年冬,毛泽东在抵达郑州火车站的专列上专门听取了治黄工作的汇报,并着重谈了水土保持和治理规划问题。1955年6月,毛泽东又听取了河南省委有关治黄工作的汇报。1959年,毛泽东在济南泺口又一次视察了黄河,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黄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对黄河建设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支持。1980年7月23日,他来到花园口视察黄河大堤,询问黄河的汛期流量和防洪措施,在黄河主航道旁,仔细观察了黄河主流的流量,就防止泥沙淤积的问题与有关同志交换意见,他感慨地说:“维持黄河的现状,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和人口在特大洪水出现时有危险,因此,还是要搞小浪底水库,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汛期防洪问题。”


    1999年6月21日,江泽民同志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他在讲话中指出,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古老的黄河焕发青春,更好地为中华民族造福。


    在全国人民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周年之际,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治理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60年来,人民治理黄河事业成就辉煌,但黄河的治理开发仍然任重道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材料5:


    东汉永平十二年,孝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黄(此前黄河已泛滥几十年)。王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自王景治河后,河行新道,维持了900多年未发生大改道,是时,汴渠成为东通江淮的主要水道。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据分析,这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帮助。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否则,王景所开新河道(如汴水),也会很快被淤积,从而使河床不断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并不是推论,而是有以下诸条事实,即在这一时期有关黄河水清的记载较多,且有“黄河清复清”的民谣。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归功于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安史之乱后,农牧界线又迅速北移到河套以北,大片草原又变为农田,又一次加剧了水土侵蚀,导致黄河下游灾害增多。五代、两宋至元、明时期,农牧界线一直游移于陕北和内蒙之间,直至清乾隆之后,农田植被更逐渐推移至阴山以北,这时整个草原几乎全部为一年生农作物所取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陕北风沙加剧,黄河下游水患频仍。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他的“治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今人研究与借鉴。


材料6:


    黄河担负着沿黄地区50余座大中城市和420余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的任务,黄河污染将给城镇居民供水安全带来巨大威胁。2003年,黄河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污染,三门峡水库蓄水变成“一库污水”。三门峡水库自规划修建之日起便承载着国人“黄河清”的千年梦想。由于黄河下游难得一清,古人把“黄河清”作为一种瑞征。南朝萧统编选的《文选》中首次提出“黄河清而圣人生”的说法,后来逐渐演变成“圣人出而黄河清”的祈盼。面对黄河这样一条“善淤、善决、善徙”水旱灾害频仍的河流,人们盼望圣主的诞生,以便带来“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也本无可厚非。在封建社会,许多大臣曾上书奏称黄河变清,如清雍正年间的河道总督齐苏勒曾奏称黄河变清,雍正皇帝非常高兴。然而,由于黄河治理的复杂性,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黄河清”从未真正实现,只是萦绕于人民心中的梦而已。当年,三门峡水利枢纽修建之时,美国巨型大坝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胡佛坝、大古力坝相继而起,前苏联也先后在伏尔加河、顿河流域上建起高坝大库。因此,很少有人质疑这样的构想:在黄河上建起一座大坝拦截泥沙,再附之以水土保持措施,从而既能让下游变清,又能综合开发。当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的1000多位代表面对修建三门峡水库这样一个承载着国人“黄河清”千年梦想的工程,一个“战胜自然的伟大计划”,一致欢呼通过,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1999年8月以后,我国从黄土高原开始,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退耕还草还林,停止了坡地开荒。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退耕面积约3.2亿亩。据估计,黄土高原要占到一半左右,这在治黄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大事件。回顾历史,在北宋年间,黄土高原上就出现了开垦坡地的记录,以后此况愈演愈烈,而在约1000年之后的今天,其坡地开垦终获停止,这无疑是一次惊天的大逆转,人们希望以往治黄的大困局将由此而全盘皆活。


材料7:


    为治理黄河而奔波半生的水利专家王化云同志在其回忆录《我的治河实践》中辛酸地叹道:“黄河不可能变清……黄河也不需要变清。未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我认为应该建立在黄河不清的基础上。”资深黄河环保专家、1978年就曾经探访了黄河源头的Y某指出,长期屡禁不止的盗猎、金矿开采以及过度的林区资源开发,导致了黄河源头的“美丽童话”正渐渐消失,保护黄河,关键是治理黄河源头的水和沙,因而,对黄河源头的保护就显得更为重要,假如黄河源头都受到污染,那么黄河的断流、污染就更难解决。文化学者R教授踏勘黄河源头时感慨万千,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黄河、了解黄河,是在寻找一种精神资源,寻找一种精神的依归;对于环保,R教授对“黄河区域的移民一定会带来黄河的污染”的说法则不予赞同,他说:“关键要看移的是什么民,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决定黄河未来的关键因素。”中国地理学会M教授的观点也很明确:要重新认识黄河,为此,他提出了“大黄河”概念。他说:“如果狭义的黄河文化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耕文化,那么广义的黄河文化就应从大黄河的概念出发,将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统一纳入黄河文化体系。”致力于黄河文化研究的Z博士提出了弘扬黄河文化的四个关键控制点:首先,深刻认识黄河文化的价值;其次,注重“黄河文化圈”的培养与维护;再次,注重文化创意融入生态旅游的一站式体验;最后是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4”写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10分)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手册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

(1)切合主题;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不超过400字。


(四)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1)黄河规律:易淤积,难疏浚;易决堤,易泛滥;易改道,难防患,难根治。

(2)产生规律的原因:沙多水少,水沙关系不协调;人为因素:重开发、轻保护。

(3)规律的影响:塑造冲刷出华北平原,孕育中华文明;带来洪涝灾害,造成重大损失。

(4)治理方法:坚持科学治理,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协调人与黄河的关系,加强生态保护,防治污染和水土流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系统规划,制定制度,依法治黄。


2.参考答案:


主观因素:①经济因素:政府重视,投入大量人力、资金。②科学施治:王景治水策略正确,因地制宜,选定东汉故道引水,行河路线较优。③辩证施治:疏浚汴渠,全面治理黄河;修建了黄河大堤,利用水门放淤,改善了水沙关系。

客观因素:①气候、地理因素:中游地区降水量少,下游分支较多,两侧多湖泊洼地。②人口和自然因素: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恢复,牧进农退,生态改善,从而黄河输沙量减少。


二、参考答案:


(1)概括得出:人与自然、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不协调造成这三条河流的生态危机。

(2)具体表现:①密西西比河:水质污染,泥沙淤积、湿地减少;②亚马孙河:森林砍伐,生产方式不合理,肥料和农药污染生态;③尼罗河:人口增多,工农业和生活废水污染


分享:
相关内容
  • 2022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C卷)
    材料一这是新的征程,也是新的起点。2021年2月25日16时,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正式挂出。此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牌子已经摘下,一摘一挂,所体现的正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老黄历’管不了新农田”“水是苗的命,也是苗的病”……这段时间,K县高级农艺师老童凭借“硬核知识”成了农户心中的“网红”。
  • 2022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B卷)
    2022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B卷) 材料一法者,治之端也。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一个更高水平的法治社会正焕发出崭新的风貌。今年5月10日,M市港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各辖区中队举办了首届“综合执法开放日”活动
  • 2022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A卷)
    2022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A卷)材料一新时代带来新生活,新生活潮涌新职业。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基层面貌日新月异,一些此前从未听说过的新职业、新人群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涌现,并渐成常态。这些“后浪”新职业所引领的新业态既是社会发展的新气象、新希望,也对政府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一身“蓝骑士”套装,身披绶带,满面笑容,2021年4月27
  •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地市级卷)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二、给定材料
  •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省部级卷)
    一、注意事项1. 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2. 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 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4. 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5. 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二、给定
  •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 (地市级卷)
    一、注意事项1. 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2. 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 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4. 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5. 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二、给定
  •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省部级卷)
    一、注意事项1. 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2.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3. 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4. 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5.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
相关推荐
  • 2016年423公务员联考《申论》试题(贵州卷)
     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申论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满分100分。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3.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写)准考证号。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草稿纸翻过来留在桌
  • 2019年公务员多省联考宁夏《申论》试题(卷)
     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满分150分。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反过来留
  • 2019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试题(安徽B卷)
    一、注意事项1.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3.必须使用现代汉语作答;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二、给定材料材料1丰收的季节,陕北高原到处是红彤彤的苹果。63岁的赵家村村民老赵看着果实,满眼的喜悦。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四十年来他用劳动创造了财富,改变了自己家的生活状况,也见证了他们村乃至
  • 2017年422公务员联考浙江《申论》试题(A卷)
     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卷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2.一律使用现代汉语在答题卡上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3.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材料材料1: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度假方式上,开始追求一种闲适的节奏;或是在家陪陪家人、或在田园放松
  • 2010年北京市公考《申论》试题(上半年应届)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查的考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答卷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4.考生可以在本试卷的空白位置或草稿纸上打草稿,但所有题目都要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作答,作答在其他位置一律无效!二、给定材料材料12009年8月,A市干县出现儿童铅中
  • 2011年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卷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的测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4.考生可以在本试卷空白位置或草稿纸上打草稿,但所有题目都要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作答,作答在其他位置一律无效!二、给定材料材料1:2010年3
  • 2017年422公务员联考《申论》江西卷
    一、注意事项1.   申论考试重点测查应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2.   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   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4.   请在《申论答题卡》规定区域作答,在草稿纸上或其他地方作答一律无效。5.   
热门内容
  • 做好 2022 年“三农”工作,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 21 世纪以来第 19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据此,回答以下两题。1、文件指出,做好 2022 年“三农”工作,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 )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A.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区域性返贫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
  •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
    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B.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成为大变局的新变量、催化剂C.在世界大变局中,中国成为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推动力量D.全球治理体系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全球治理越来越向着更加不公平不合理的方向发展答案:D
  • 2021年5月15日,(  “天问一号” )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南部预选着陆区
    2021年5月15日,(    )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A.“天舟一号”B.“天舟二号”C.“天问一号”D.“祝融号”答案:C
  • 音乐是什么?也许永远无法得出________的答案,但是这个问题本身就有不可忽视的哲学分量
    音乐是什么?也许永远无法得出________的答案,但是这个问题本身就有不可忽视的哲学分量。也许“做音乐”回应了人类比创造更________的需求:交流。声音向另一个人证明了我们的存在,转变成人际互动的形式,就是歌唱。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确切 深刻B.公认 普遍C.精确 基本D.公允 迫切答案:A
  • 行测考试:易错成语500例
    行测考试:易错成语500例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
赞助本站
【用于租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