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浏览姜大牙为张普景取了一个外号,唤作张克思。这个来路不正的荣誉称号自打从姜大牙嘴里传出来,张普景就只有抗议的份,秀才遇到兵,你说得清道理,划得下道儿,对方不理不睬,你也只能落得干瞪眼的下场。姜大牙想再下一城,他擂棒飞槌,想把张普景刚出生的女儿取名张原则,张普景识得其中利害,抵死不从,总算扳回一城。
姜大牙对这个书生政委是既敬佩又头痛。张普景理论功底深厚,说起大道理来一套一套的,半路出家的姜大牙在张普景面前就像是个初通笔墨的顽劣学生,最后只剩下粗声大气摊手耍横的必杀技。张普景是个严谨的人,每遇姜大牙行差踏错,他左一个制度右一个原则,上画一条下画一框,不依不饶地批评教育,这当口,姜大牙不想低头,张普景也绝不退让,面对这个睡觉都在理论的四眼书生,姜大牙不能不感到头皮发麻。
明知争论是输,偏又输得于心不安,姜大牙就给张普景安上张克思之名。三分戏谑,七分敬重,村盲出身的姜大牙除了初到麒麟山的几分小农意识外,到底还是识大体的,谁是实诚人,谁是花花肠肠,他能分辨得三五七成。张普景在他眼里,就像一张彩色标签上写着朱红大字:百分百的实诚人。
但这个实诚人曾经还差点要了姜大牙的命。糊里糊涂闯进麒麟山的姜大牙看到东方闻英之后挂着口水涎加入了新四军,张普景对他做出了精准的定性分析:流氓无产者+革命投机份子。姜大牙升任陈埠县县大队长,向杨霆辉提出要求把东方闻英派给他,其实他内心里总归有那么一点龃龉的念头,同时他又拒绝同意抽调战斗骨干取代朱一刀这伙兄弟的人事安排。在秘密会议上,万古碑提出了秘密处决姜大牙的方案,张普景同志以一个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首先同意了这个方案。若非杨霆辉与王兰田极力反对,姜大牙恐怕已成枪下亡魂。
世事难料,这个实诚人后来反而是姜大牙的半个救命恩人。之所以是半个,因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杨霆辉。万古碑主导纯洁运动时,麒麟山风声鹤唳,万古碑首先拿姜大牙开刀,他急于拨掉眼中之刺,李文彬也期望杀他夺权,窦玉泉不阴不阳想借刀杀人。四面环敌,身凶命危,姜大牙的生死只在呼吸之间,唯有张普景强烈反对杀害他。若非有他,姜大牙恐怕也早成枪下亡魂。
和姜大牙一样,张普景同样是在战争中成熟起来的革命者,他最初总是以自己的思想觉悟与政治标准去要求像姜大牙这样的泥腿子出身的无产者,但他在姜大牙的身上看到另一个无产者的成长路径,从而反思自己,美善自己,从讨厌、反对姜大牙,到喜欢、支持姜大牙,他本身也一次思想的大洗礼。张普景所做出的不同的个人决定,是基于他坚定不移的革命立场。他是一个纯粹的、职业的革命者,他不懂军事,但同样上阵杀敌,他擅长政治工作,但不通世故。他既可爱,又让人觉得有点可恨可笑。但这一切,都不妨碍别人去尊敬他,爱戴他。一个忠于理想的人,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一个实事求是的人,一个没有私心的人,一个勇于纠正自己错误的人,他总会站在道德的高地,也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做姜大牙的良朋知己。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但张普景的悲惨命运只会发生在那个扭曲的年代,他以他的热血与生命践行自己的理想,纵然身死,也值得我们景仰。戴着眼镜,憨憨而笑的张普景,总会留下人性的光辉。
原创作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