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6
浏览看《悬崖之上》,大抵知道张艺谋终于会打枪了。最近几年,老谋子出品的电影动辄大投资大制作,只是票房拉胯,难获观众认可。
但老谋子的《悬崖之上》很有劲道,71岁高龄的他,凭借此片收割11亿票房,且时隔18年后收获金鸡奖最佳导演奖项。
开局极具大片感,第一视角的伞降,白雪茫茫的森林,纷扬的雪花,悠悠落下的伞朵,美伦美奂之中透着萧杀之气。分药,分组,紧凑凝练,对白不多一句废话,暗藏杀机,武戏干净利落,杀招迭出。
做为一部谍战电影,自然要表现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温暖小屋内的日伪特务闲淡笑谈,小屋外冰天雪地冷血行刑。四人特工小组尚未落地即被叛徒出卖,注定这次任务九死一生。他们行走在刀锋边缘,步步惊心,其后张宪臣被捕、被拷打、被行刑。楚良弹药断绝后服毒自尽。
电影诠释烈士们的英雄主义精神,明知有死无生,他们未曾退却,他们对信仰的忠贞、直面生死的勇气、舍弃生命保护战友的情谊,这是值得我们敬仰的高尚品质。张宪臣对周乙说,不走了,我这个身子出去也是废的....咱俩保一个。他为保全周乙坦然赴死。楚良亦如是,宁愿死守秘密,也要保全战友。
影片的剧情逻辑始终是有点美中不足,这是该片的硬伤。可以说乌特拉行动从被叛徒出卖伊始已经失败,四人小组已经成为吸引敌人火力的障眼法。掩护另一组人去继续完成任务。
这不是潜伏,特工出外勤是不会让夫妻或恋人同时组队的。张宪臣与王郁是夫妻,楚良与张兰是恋人,情感牵绊太多,容易感情用事,这是特工大忌。
张兰在铁路场口掏枪射击,不可能不惊扰到正在搜捕到的敌人。张兰全身而退,难度很大。
张兰是译电员,楚良身藏译电本,按说这样的书在哈尔滨这样的大城市可以买到,实无随身携带的必要。
张宪臣男扮女装去商务书店买书,卸去伪装也被日伪特务轻易识破,有点突兀。罔顾任务及自身安危下车寻子,这不是一名特工的正常行为,而张宪臣在逃跑途中呆呆站在街口张看挨车冲撞晕迷,也不是受过严格训练的特工技能。
张宪臣与张兰在电线杆上贴数字暗语与组织联系,上级组织继而在电线杆上贴数字暗语回应。在日伪特务密布的哈尔滨,这与上门寻死无异。
张兰在旅馆里掏钥匙开门时,特务在房里蹲守,按正常的监控流程,屋外定然也会安排特务蹲守,张兰哪能轻易逃脱。
周乙营救张宪臣,张宪臣为了保全周乙驾车赴死,却再度被捕,后被打上迷幻针。似乎有生拉硬拽推动情节发展之嫌。
特务金志德被楚良多次刺击颈部而不死,算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以《悬崖之上》的剧情设计,似乎是可以再拍续集的。高科长恶狠狠地说,到时候要他(卧底)自己跳出来,而周乙也收去了张兰衣领中的毒药,说,我要你活着,看到天亮。电视剧《悬崖》里的顾秋妍等到了胜利,活着看到了黎明。周乙还要继续潜伏,张兰会不会化名顾秋妍,潜伏至胜利的日子?
王郁母子重逢,烈士的遗愿终于实现。今天的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因为有他们,我们不再颠沛流离。
敬告:原创文字,请勿转载